黄金不仅在上涨——它在开辟一条既充满历史感又让人感到不安的道路。周二价格再度上涨1%,让每盎司4000美元的标志进入更清晰的视野,延续了今年已上涨45%的势头。如此一来,黄金已经超过了1980年经过通胀调整后的最高点,越过了每一个心理阻力,继续向无人区挺进。
这不仅仅关乎通胀。如果真是这样,债券市场会响起警报,长期收益率陡然上升,收益曲线也会变得陡峭。相反,黄金的上涨正依赖于一种更强劲的混合因素——中央银行的积累、资本从法定货币的外流,以及带有系统性不信任感的地缘政治对冲。
自1979年混乱以来,我们再未见到如此猛烈且持续的上涨,那一年,投资者放弃了驯服通胀的希望,黄金在一年内翻了一番。但是这不仅仅是通胀恐慌。与2011年因量化宽松而引发的恐慌不同,这次的上涨显得更为深思熟虑,更加依赖主权选择,而不是零售狂潮。
中央银行本身正在支撑今天的牛市。各国正故意多元化其货币组合,远离美元,并不是出于狂热,而是出于冷静、战略的计算。中国决定开放上海作为官方储备的替代库,这更具象征意义而非结构性,但它传达了一个响亮的真相:对全球金融体系架构的任何调整都伴随着对黄金隐性需求的提升。
怀疑者指出美国股票的持续强劲,疑惑黄金如何能跑赢“七驾马车”。答案在于这两种上涨背后的隐秘支撑结构。美国股市的飞涨并不完全源于基本面,而是来自于货币贬值的稳定涌流。上周的美联储降息几乎没有意外,但主席的坚持表明“没有无风险的前进之路”,突显了背景的脆弱性。即使鲍威尔努力抵制政治压力,推动更激进的宽松,投资者依然察觉到货币供应再次在扩张,法定货币的可信度正在逐渐削弱。
这就是为什么这不仅仅是交易者追逐动能——而是中央银行、主权财富基金以及长期投资者悄然将他们的方向盘转向硬性抵押。如果1979年是恐惧的风暴,而2011年是包裹在量化宽松怀疑中的零售恐慌,那么2025年正逐步演变为全球秩序的故意再校准。历史教给我们的教训是一致的:忽视黄金的信息,你将自食其果。